——吳章榮校長
目前,三水城市化建設進程如火如荼,取得可喜成績。城市的核心是文化儲備,是精神文明價值體現。本人認為校園和社區教育引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學)教育很有必要,對公民道德規范、思想品格以及核心價值觀教育有現實意義。如何傳承,提出如下建議。
一、準確把握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著重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相結合。既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博采眾長”。從上述表明,只要深入探究和實踐,就不難把握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闡述了加強這一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二、做好精選校本教材或讀本,內容包括經典文本、文化知識與技藝技能以及本地文化特色等。閱讀對象針對學生、家長和社區市民選用不同的教材或讀本,讓傳統文化教育在學校、家庭、社區同時開展。尤其學生與家長讀本,應設置獨立的必修科目,使課程和教學系統化,確保傳統文化教育目的實現。
三、開展實用有效的教育實踐活動。學校規定每周一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根據自身條件選擇講課方式,如經典誦讀,知識傳授,成立包括書法在內的技藝練習,結合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作用。對于社區教育可利用晚上或周六、日開展靈活多樣的傳統文化課程和活動,通過此做法,凈化和改善社會風氣有較大幫助。
區政府聯合組織宣傳、教育、街道辦等相關職能部門,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協會”,有效地指導各基層單位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